作為 2020 年的第一場消費電子大展,CES 在本月中旬圓滿閉幕。在這場展會里,我們看到了全新的智能汽車、折疊手機、AI 機器人以及各種各樣基于 AI 和視覺技術衍生而生的未來產(chǎn)品。
然而今年 CES 的亮點除了以上提到的種類,我還看到屏幕正在以各種形態(tài)來滲透到各個生活場景,改變未來人機的顯示、交互方式。
正如蘋果用工藝最好 LCD 打造了 iPhone XR、三星用折疊的 OLED 打造了 Galaxy Fold.…..「屏幕」作為設備的窗口,它在當今和未來的科技產(chǎn)品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一塊屏幕的創(chuàng)意
自第一臺柔性屏手機誕生開始,我們至今已經(jīng)探討過不少屏幕在科技產(chǎn)品中的創(chuàng)意。無論是在顯示技術、材質抑或是尺寸上,屏幕都在根據(jù)人類的需求不斷變化。
在今年的 CES 大展中,我看到像三星、LG Display(LGD)、夏普等廠商在屏幕上都有著不同的應用——遠看你可能會以為那是一堵墻、一塊玻璃,但實際上你所看到的,是機器所顯示的東西。
▲ 夏普展出的 90 英寸透明屏
夏普和 OLED 的展臺上都看到有透明 OLED 的展示,其中夏普還在展臺最顯眼的位置上擺著一臺 90 英寸的透明 OLED「相框」,遠看像是在玻璃窗內加了 AR,但實際是更「硬核」地直接在屏幕中播放動畫。
不過相比于夏普把透明 OLED 用在顯示上,LGD 的方案則是更重于人機交互。
在滿布屏幕的展示間里,LGD 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未來櫥窗。但此「櫥窗」非彼「櫥窗」,這個櫥窗的玻璃其實是塊 OLED 屏,LGD 把 in-TOUCH 技術用在了這塊屏幕上,將觸控模組內嵌到面板當中,使它支持觸控和手勢操作。
實際上 LGD 在櫥窗旁邊還放了兩塊屏幕。一塊是普通屏幕,一塊是透明 OLED,不過這兩塊屏幕是串聯(lián)顯示的,普通屏幕顯示背景,透明 OLED 當觸控板,將實時操作反饋到普通屏幕中顯示。
其實除了以上演示的兩個方案,透明 OLED 的最終發(fā)展方向我認為并不止有大屏設備,還能被應用在未來的移動設備——智能手表、眼鏡、或者像「鋼鐵俠」Tony Stark 手上的這臺透明屏手機一樣。
當然,理想很豐滿,現(xiàn)實很骨感。透明 OLED 用在手機上的想法很酷,但它的性能和產(chǎn)能仍然是個大問題,而且其他零部件也要按照透明屏重新設計,所以透明屏手機在未來可能會有,但至少都要等透明顯示屏在其他地方普及了才會問世。
所以我把眼光聚焦到更符合當下發(fā)展的柔性 OLED。
▲ LGD 的卷軸電視
柔性 OLED 屏在今天相信大家也不陌生,畢竟已經(jīng)是在手機、顯示屏、電視上用了幾年的技術,而且經(jīng)過不斷的改良、更新,柔性屏在今天已經(jīng)相當成熟。在去年的 CES 上,LGD 發(fā)布了立地式的 Signature RX 卷軸電視,而今年 LG 所展示的樣品則變成了掛壁形態(tài)。
正如我在 CES 現(xiàn)場的 Vlog 視頻所說,隨著徐徐放下的屏幕,我不敢相信我的眼前是一臺電視,「這已經(jīng)超越了我對電視的認識,我從沒想過電視能夠被卷起來」。
不過,卷軸式電視對 OLED、機械卷軸的工藝要求較高,至今仍然只出現(xiàn)在官方展示中,即使有成品上市,它的價格也將會十分高昂(傳聞售價將會是 6 萬美元)。
LGD 還給我展出了一個由各種屏幕組成的「未來頭等艙」,這個是分別用 OLED 柔性屏和透明屏來組成屏幕墻、控制面板、娛樂終端、隱私擋板替代傳統(tǒng)材料的屏幕使用方案。
比較有意思的是,他們用透明屏來作為座艙的「窗戶」,當需要開窗時以透明顯示,當需要遮蔽時則通過深色畫面進行遮擋。
但畢竟材料本身是透明的,因此效果只像是戴上墨鏡的眼睛,外面仍然能看到座艙內部。
除了「未來頭等艙」,我還見到了由 POLED 和 OLED 拼接而成的駕駛艙方案。簡單來說,就是通過屏幕來取代汽車駕駛艙內的傳統(tǒng)儀表,通過一整塊屏幕(或拼接而成)來取代顯示和交互。
下一篇:led照明電路 LED照明設計(4)脈沖調制PWM電路詳解